1. 什么是血小板抗體?
血小板有復雜的免疫結構,包括多種抗原成分,如紅細胞抗原、HLA(人類白細胞血型)抗原和血小板特異性抗原(HPA)。它們對血小板的功能和性質有重要的影響。當人體接觸到抗原時就會針對該抗原產生抗體并發生抗原抗體反應。
2 血小板抗體會導致什么疾???
血小板血型抗體會引起血小板減少癥,主要有5種,分別為: 血小板輸注無效癥、輸血后紫癜、新生兒同種免疫血小板減少癥、被動免疫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癥及移植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癥。
3. 血小板抗體檢測有什么臨床意義?
臨床上引起血小板減少的因素較多。不明原因的血小板減少大多與免疫反應產生血小板相關抗體有關,血小板抗體的檢測對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血小板相關抗體的出現與血小板的輸注有關。并且,隨著血小板輸注次數的增多、輸注量的增大,血小板相關抗體陽性患者的檢出率愈高。因此,臨床輸注血小板應進行血小板交叉配型,但對有脾腫大、DIC、發燒情況下的血小板輸注無效(免疫性引起的PTR患者)效果不佳。
4. 為什么會有血小板輸注無效的情況發生?
血小板輸注無效癥(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的特征是2次及2次以上輸注血小板效果不滿意的,才能診斷為血小板輸注無效癥。
導致血小板輸注效果不佳的原因分為兩種: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
主要的免疫因素是HLA同種免疫反應,有妊娠史的女性中常見。其他免疫因素如HPA同種免疫反應,ABO血型不合,血小板自身抗體和藥物相關的血小板抗體等均可導致輸入的血小板壽命顯著縮短,迅速破壞,血小板計數不僅不升高,有時反而會下降,陷入血小板輸注無效狀態。同種免疫血小板輸注無效,由HLA抗體引起的約占80%,其次才是HPA或ABO抗體。不過,因為輸注去白細胞的血液成分以及采用更積極的療法治療惡性血液病和其他癌癥,其發生率已經下降。
目前由非免疫性的臨床因素引起血小板壽命縮短逐漸成為血小板輸注無效的主要原因,例如,感染及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藥物治療、發熱、敗血癥,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和脾腫大也可引發血小板輸注后計數不升高的無效狀態。
5. 如何避免血小板輸注無效?
確定了血小板輸注的適應證后,選擇相合的血小板進行輸注可避免血小板輸注無效。
(一)ABO血型的選擇:對于手工制備的濃縮血小板,由于混入的紅細胞數量較多(一般大于5ml/U),為避免溶血反應,必須進行交叉配血,也不能進行ABO不同型的輸注。而對于一份單采血小板,混入的紅細胞大約在0.5ml,即使血小板制品的ABO血型和受血者不同,一般也不會引起ABO不合造成的溶血反應,但在輸注量較大時偶爾也可發生溶血,且血小板上也有ABO系統的血型抗原,因此應盡量進行ABO同型輸注且不須交叉配血。
(二)Rh血型的選擇:血小板上沒有Rh抗原,理論上可以不考慮Rh血型問題,但是血小板制劑中混有的Rh陽性紅細胞足以使Rh陰性受血者致敏,因此需要考慮Rh血型的紅細胞問題。對于RhD陰性的患者,特別是無妊娠史的女性,應盡可能的選擇RhD陰性血小板進行輸注,以防止患者體內產生抗D抗體。若條件不允許而必須輸注RhD陽性的血小板時,應注射Rh免疫球蛋白(抗D抗體)?;加醒合到y疾病的RhD陰性男性或無懷孕可能的婦女接受RhD陽性血小板,不必使用抗D抗體。對于已被Rh抗原免疫過或產生過Rh抗體的患者,可以直接輸注Rh陽性的單采血小板,不要輸注手工分離的血小板。
(三)血小板特異性抗原及HLA型配合: 輸血、妊娠或器官移植后有些患者可產生抗HLA或血小板抗原的抗體,這些抗體縮短了血小板的生存時間,因而,這些難治性病例接受隨機獻血者的血小板常不能達到效果。對于這些患者應采用血小板抗體篩選及血小板交叉配合試驗來選擇血小板特異性抗原與HLA抗原配合的血小板輸注,能避免同種免疫的發生而獲顯著療效。
6. 血小板配型送檢時間:每天8:00-11:00
7. 咨詢電話:27615355
|